環境永續
水與回收水
合晶科技取水量未對當地有重大影響,合晶科技楊梅、龍潭兩廠均位於桃園市,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水資源風險評估工具」顯示,合晶科技所在地區水資源壓力為中低風險區。龍潭廠取水來源為第三方的水(自來水)並設有地表水(雨水收集設施),經沉澱池後回收該水利用;楊梅廠取水來源為第三方的水(自來水)及地下水之(有水權的地下水井)。建廠及擴建時均提出用水計畫書,經相關主管機關核准,並由自來水公司第二區管理處評估可滿足申請所需水量,水源來自2018~2022年度五年平均提供用水量為556,730,000 噸的石門水庫。2023 年台灣自來水事業統計年報第46 期第二區管理處總出水量388,825,012 噸。本公司於2024 年度取水量為(756,010 噸+1,240,580 噸)合計 1,996,590 公噸,占整體取水量0.51%,對於所在地用水量應無明顯影響。
水資源管理方案依據減量、再利用與回收三項策略進行。空調冷凝水回收至洗滌塔使用、機台水資源回收、廠務處理單元調整水資源回收、CT 飛散洩漏損失降低。
放流水排放
合晶科技的廢水都透過適當的污水設施處理,放流水質依法規規定之排放標準,並且定期檢測確保不會對附近水域造成嚴重影響。
在監控系統方面,合晶科技設置監控及資料擷取系統,藉此監控廢水處理過程的各項指數,包括化學需氧量(COD)、固體懸浮物(SS)、氟離子濃度(F-)與酸鹼值(pH)。此系統可以於任何環節故障時立即採取行動,預防任何污染破壞環境。當檢測到異常的水質,監控系統可以立即通知值班人員採取相應的措施,以避免違規以及預防污染環境。建廠以來,合晶科技極為重視水污染防治與水資源管理,我們每年持續推展水回收計畫,致力於減少用水量以保護水資源。
合晶科技於報告期間內,取水情形為楊梅廠:756.01 百萬公升、龍潭廠:1240.58 百萬公升,而廢水總量為楊梅廠:708.44 百萬公升、龍潭廠:1,050.31 百萬公升。
合晶科技龍潭廠及楊梅廠於報告期間取水及排放水之監測值:
能源管理與政策
合晶科技龍潭廠於報導期間之能源使用量如下表。龍潭廠2024 年度節電量達1,800,485 kWh,減少能源使用6,482 GJ ,節電率2.2% ; 楊梅廠2024 年度節電量達1,576,519 kWh,減少能源使用5,675 GJ,節電率4.0%。
![]() |
![]() |
能源密集度
![]() |
![]() |
節能成果
氣候變遷因應
合晶科技設有內控制度及內稽制度,也有風險管理相關辦法,因全球暖化導致的極端氣候以及近年來環保節能、安全衛生及保育意識高漲,合晶科技需善盡其企業社會責任,方能於產業界有立足之地。合晶科技依據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的架構,可分為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等,由永續發展委員會下各委員進行鑑別氣候相關的風險與機會,擬定後續的因應策略,並且每年定期向董事會報告,由董事會監控執行成效。
風險策略:氣候變遷機會與風險矩陣分析(短、中、長期)
![]() |
![]() |
轉型風險/ 氣候機會(表一)、實體風險/ 氣候機會(表二)
2024 年合晶科技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範疇一、範疇二)為69,931.21 噸二氧化碳當量。主要排放來自範疇二外購電力,其次為製程排放源,包括全氟丙烷(C3F8)及氧化亞氮(N2O)。2022 年度首度納入範疇三盤查,範疇三主要針對委外活動所產生的其他間接排放,並由其他公司所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為主。
2024 年溫室氣體總量上升,因龍潭廠新增12 吋產線,造成總碳排量上升,因應減碳對策目標需每年節電1.5%,兩廠於2024 年節電量較前一年減量2.7%,故而達成目標 。
近三年度溫室氣體排放情形如下( 範疇一):
全公司總計排放密集度
環安衛政策
合晶科技針對空氣污染防制、水污染防治及廢棄物管理等均訂定了操作與維護程序書,相關單位均依規定確實執行,以確保所有設施均能發揮其最大功效。同時在污染防治設施的排放端設有各類監控系統,若遇到監控值超出警報標準時,操作人員將按照緊急應變與通報程序立即處理,每年度也都會進行空氣污染防制及水污染防治進行緊急應變演練,並強化內部人員環境意識,避免造成環境污染與違反法規規定,合晶科技在完善的污染防治監控及管理下, 2022 至2024 年度未違反相關環保法令。
空氣污染防制
合晶科技空氣污染防制設備策略是先藉由製程合理化減少污染物進入廢氣之中,其次是用高效能設備處理廢排氣中的污染物,排入大氣的污染物含量必須符合政府的規定。合晶科技依據其特性大致上區分為鹼性排氣、酸性排氣、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氣,空氣污染防制設備依據處理污染物的種類特性而有所不同,污染物之排放皆符合行政院環保署所訂定之法規標準。合晶科技也重視廠區鄰近公司與社區居民的權益,因此所有設備的運轉狀況皆納入中央監控,由每日24小時輪值之人員監視,尤其揮發性有機物(VOCs)更設置有連續監測裝置持續監測排放濃度,所有操作條件的變化均在連續監控範圍中,若偏移超越預設之限定值,就會即時送出警訊。
循環經濟與廢棄物管理
合晶科技秉持循環經濟再利用模式,針對廢棄物管理源頭減量及循環經濟,於 2024 年度進行ISO 59004 : 2024 循環經濟輔導(廢酸再利用),廢酸回收系統- 最佳化,於 2024 年氫氟酸回收再利用專案,將表面處理製程環蝕刻機使用後氫氟酸回收再利用至成型製程酸鹼蝕刻機使用,達到減廢與減碳成效。 2024年回收量為12,320L,減少成本約 2,052,407 元(藥劑、污泥處理費用、原物料成本⋯等),減少製造HF氫氟酸碳排量48.541tCO2e(氫氟酸產品碳足跡3.94kgCO2e,資料來源: 產品碳足跡資訊網),預計此將方案於 2025 年驗證ISO 59004 : 2024 循環經濟。(下圖)
破片循環再利用佔總產能34.91% 晶棒頭尾料、鍋底料再利用佔總入料量14.03%。2024 年度持續維持其運作績效,持續為廢棄物減量循環盡一份心力。
合晶科技已有完善的廢棄物處理與回收機制。嚴格把關廢棄物分類,廢棄物貯存區有專人駐守進行廢棄物丟棄查核及整頓,從新進人員至在職同仁,皆定期進行垃圾分類認知訓練,從源頭管制到末端丟棄分類層層把關,減少焚化處理造成碳排,循環經濟為源頭廢棄物減量,因此公司設置一套切削油回收再利用系統,成型切片製程使用兩種方式進行晶圓切片,第一種為鋼線切割機,需要使用切削油+ 切削粉製程物料,線切割機利用鋼線使用切削油潤滑加上切削粉之菱角摩擦帶動,進而將矽晶棒切片為矽晶圓片,此製程所產出之廢棄物為非有害油泥。但因每切完一回,切削粉菱角還符合製程規格,因此利用離心差速原理將不符製程規格篩選排除,並添加新料調配後回生產線循環使用,而廢棄漿料為非有害油泥,委託合格再利用廠製成碳化矽碇、碳化矽粉,可至鋼鐵廠作為升溫劑或耐火材料廠使用;切削油可利用沸點原理蒸餾,做成緯度高國家抗凍劑使用(圖二);第二種為鑽石線切割機,只需冷卻液進行切割,故而少了原物料使用及廢棄物之產生,公司漸進式汰換切割機,全面汰換完成年可省下301.49 噸的切削油+ 切削粉,也可減少廢棄物產出非有害油泥534.43 噸。
化學空桶再利用(酸性、鹼性等)本為有害廢棄物,需進行焚化處理,但公司與委託合格再利用廠進行處理,將化學空桶清洗、粉碎等相關清潔流程,做成無害工業使用塑膠粒,達到循環經濟回收再利用。
可再利用之事業廢棄物如:污泥、油泥、化學空桶、石英坩鍋、石墨坩鍋、藍膜、棧板及資源性廢棄物回收如:紙類、寶特瓶、鐵、鋁罐、可回收塑膠類、保麗龍、鐵件等等經分類、收集後交給當地合格的廢棄物處理業者,其餘無法回收處理才進行一般廢棄物由合格的垃圾清運業者運往政府指定之焚化爐。
合晶科技廢棄物依據處理方式可分為資源性廢棄物、一般事業廢棄物採取焚化方以及一般事業廢棄物採取再利用可回收方式,各項廢棄物2022 至2024 年產出表量如下表:
合晶科技所產出事業廢棄物之種類有:一般事業廢棄物、有害事業廢棄物、毒化物空瓶、可資源回收廢棄物,並依法令規定合格儲存及清運。
於事業廢棄物處置方式為:廢棄物再利用87%、一般事業廢棄物焚化8%、有害事業廢棄物焚化2%、資源回收3%,請詳廢棄物處置方式佔比圖。合晶科技以減少污染及廢棄物以再利用方式處理的回收行動為導向,合晶科技有害事業廢棄物的主要來源為生產製造過程中具有裝盛化學物料的化學空桶,每年度定期稽核,每次廢棄物出廠都會有廢棄物聯單收集和監控與廢棄物相關數據。廢棄物再利用87% 中除一般事業廢棄物,更包含2024 年有害事業廢棄物(化學空桶)皆採取與再利用處理業者合作,以清洗→中和→檢測→合格→粉碎→塑料採取回收再利用方式處理廢化學空桶,且取得主管機關個案再利用核准。